市场监管科普信息平台

成语典故中的度量衡
成语典故中的度量衡
成语典故中的度量衡

优秀科普作品

一、基本信息

作者:郑颖

图书名称:成语典故中的度量衡

图书类别:科普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ISBN:978-7-5066-7932-9

二、书籍信息

(一)作者简介

  郑颖,曾任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注册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摄影协会会员,原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普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著作出版《游摄天津老楼》《成语典故中的度量衡》《古代计量拾零》《身边的量和单位》《质量技术监督经费保障大事记》《度量衡的前世今生》《身边的计量》等;国内首部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系列团体标准主起草人,国家某计量技术规范主起草人之一。

(二)内容简介

成语典故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所特有的、浓缩的精品,是彰显中华民族灿烂历史和文化的特殊载体,是传承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厚重积淀。度量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代度量衡到现代计量的整个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中国甚至人类历史发展的缩影;从古代度量衡到现代计量所孕育的独特的文化底蕴及精神内涵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度量衡与成语典故结合起来,在成语典故中探寻度量衡光影,在度量衡中体现成语典故精髓,是弘扬度量衡文化、弘扬汉语言文化很好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成语典故中的度量衡》一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通过成语典故这个特定的语言文化载体从一个侧面诠释了度量衡的博大精深。对度量衡文化建设与弘扬均是很有意义的事。

(三)创新点

全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我国古代度量衡的“历代制度”、“度量衡单位”、“度量衡人物”、“度量衡器具”、“度量衡典籍”等内容。第二部分精选并收录了98个成语典故,其中与“度”有关的成语典故35个,与“量”有关的成语典故17个、与“衡”有关的成语典故15个、与“时”有关的成语典故17个、与“其他”古代测量、计量有关的成语典故14个。每个成语按照“插图”、“注音”、“出处和示例”、“成语解释”以及“链接度量衡”等五个方面来介绍,其中重点是“链接度量衡”部分。全书专门绘制插图约108幅,文字约70千字。

(四)图书获奖情况:

1、2015年北京市优秀青少年读物绿色印刷示范项目。

2、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协会推荐科普读物。

序一

PREFACE

何谓“度量衡”?“度”,《孟子》曰,“度,然后知长短”;“量”,《庄子》云,“为之斗斛以量之”;“衡”,《礼记》述,“犹衡之于轻重也”。

我国度量衡产生于先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产生于贸易结算所需,其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虞书·舜典》载,舜“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大戴礼记·五帝德》载,黄帝设“衡、量、度、亩、数”五量;《史记·夏本纪》述,禹“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孔子家语》云,“布手知尺、布指知寸,舒肘知寻,斯不远之则也”。

度量衡是历朝历代治理国家的重要措施。2200多年前的秦始皇就把“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作为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管子·明法解》说,“明主者一度量、立表仪而坚守之,故令下而民从”;《论语·尧曰》云,“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淮南子·本经训》曰,“谨于权衡,审乎轻重,足以治其境内矣”;《礼记·明堂位》载,“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成语典故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所特有的、浓缩的精品,是彰显中华民族灿烂历史和文化的特殊载体,是传承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厚重积淀。我国度量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代度量衡到现代计量的整个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中国甚至人类历史发展的缩影;从古代度量衡到现代计量所孕育的独特的文化底蕴及精神内涵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度量衡与成语典故结合起来,在成语典故中探寻度量衡的光影,在度量衡中体现成语典故的精髓,是弘扬度量衡文化、弘扬汉语言文化很好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如果说成语典故是五千年中华文明闪耀皇冠中的一尊,那么与成语典故有关的度量衡文化一定不愧为这尊闪耀皇冠上最瑰丽的宝石之一。

我一直从事现代物理、计量领域的研究,对度量衡文化仅仅略知,但作者能够利用业余时间撰写这本册子还是挺令我感动的,况且现在年轻人研究这个特定文化的并不多。通读书稿给我这样的感觉,它尽含了“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的度量衡文化理念;尽所能展现了度量衡在我国古代经济社会发展中“车同轨书同文一统度量衡,星分岁地分野总揽天地人”的磅礴气势,应该算是成语典故与度量衡、与古代测量相结合的阶段性小集成,它通过成语典故这个特定的语言文化载体从一个侧面诠释了“度量衡”的博大精深。尽管书中还有一些观点、数据、史料等有待进一步求证、推敲,有些还引入了“趣谈”和“戏说”,但它毕竟是一件对度量衡文化建设与弘扬均很有意义的事,我觉得挺不错,借此机会推荐给读者作为学习成语典故、学习我国古代度量衡文化的一点参考。

                                                         高洁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5年5月22日

序二

PREFACE

计量在中国历史上称为“度量衡”。我国古代用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他的天然物、植物的果实作为计量标准,如“布手知尺”“掬手为升”“取权为重”“迈步定亩”“滴水计时”等来进行计量活动。

理解计量,可以从汉字字义入手。“计”其意之一指核算,如计时、计算。“量”读liáng时,其意是指确定、计测东西的多寡、长短、高低、深浅、远近等,如测量、量度、量体温等。“量”读liàng时,其意一是指数的多少,如数量、质量等;二是指量器,计算物体容积的器具,如斗斛一类的容器等。那么计量可以理解为:把一个暂时未知的量与一个已知的量作比较,以计算大小、长短、轻重等,读为计量(liáng);也可以是指计测用的器具、标准,读为计量(liàng);计量还可以理解为一切通过数量表述,并用以核算的所有活动,如计量(liàng)经济等。当然,这些对计量的理解并不全面。

事实上,国际上已经对计量有了权威的定义,国际计量局联合ISO、IEC、ILAC、IFCC、IUPAC等国际组织给出了计量的定义,“计量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现代计量早已不局限于“度量衡”或是“尺斗秤”,无论是时间计量,还是长、热、力、声、光、电计量,都已经根植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生物计量更是迅猛发展。20世纪初量子现象的发现,给计量科学带来了一片全新的天空——时间定义不再是依据天文现象,而是定义1秒为铯133原子共振的9192631770个周期;长度也不再是依据保存在国际计量局的1米标准尺的原器,而是定义为激光在真空中三亿分之一秒(1/299792458秒)所走的距离。预计到2018年,国际计量单位(SI)将完成全部七个基本量的量子化重新定义,计量单位或基准量子化,量值传递或溯源扁平化将成为未来计量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谈计量就不能不谈古代度量衡,因为它是古代计量的重要组成。把成语典故与度量衡结合起来,显然已经超出了计量科学的范畴,而是从历史的角度、从汉语言文化的角度在诠释我国古代灿烂的度量衡精髓。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和挖掘,并不鲜见,这几年不少书籍、期刊如《中国计量文化》《中国计量》等都做过一些探讨。

我对作者比较熟悉,他送给我书稿请我审看并作序时,我是抛开计量科学工作者身份完全从一个普通读者角度来通读书稿的。这本书至少给我留下三个鲜明的印象:一是作者并非计量专业人员,但是能够凭着对汉语言文化、对计量文化的执着和热爱撰写《成语典故中的度量衡》挺难能可贵的。二是书稿的内容还比较丰富,既有“度”“量”“衡”“时”的制度、单位,也有相关的历史人物、经典著作;既有揭示测量原理的成语典故如“立竿见影”,也有表现法制计量理念的成语典故“一概而论”;既有彰显度量衡特有文化寓意的成语典故“称心如意”,也有描绘古代度量衡装置的成语典故“悬羽与炭”。三是非计量专业人员能够撰写这本书,说明这些年我们国家在宣传计量科学、计量文化和法制计量等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大家愿意了解计量、愿意学习计量的氛围正在形成。在跟作者交流的过程中,我还建议作者将来挤出时间,配上更加丰富的图片资料,让“度量衡”更加赏心悦目,也让计量科学更加通俗易懂。

愿《成语典故中的度量衡》一书能成为了解计量文化、了解度量衡文化的有益补充。

方向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

2015年5月1日

图书插图配图:


第一章内容试读: